纳屦踵决
拼音:nà jù zhǒng jué
简拼:njzj
典故:《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用法:作定语;指生活贫困
结构:紧缩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捉襟见肘、纳履踵决
押韵词:予取予携、旁枝末节、繁文缛节、饮泉清节、英雄豪杰、改柯易节、史鱼历节、内外有别、重重叠叠、犁庭扫穴、......
解释一: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一: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庄子·让王》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