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人生读后感

  极限人生读后感(一)

  近几天我读了朱彦夫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事迹为原型所写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这本自传体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朱彦夫同志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勇敢的接受命运的挑战,客服身体上的严重伤残带来的种种不便,毅然回到家乡承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亲自带着社员填沟造地、挖井引水、拉电、栽种果树等,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全乡的先进村的事迹。

  通过了解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个人认为朱彦夫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展现出来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特别值得我今后的工作中学习。

  一、学习他自强不息、勇挑重担、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

  朱彦夫同志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到祖国以后先后做了59次手术,最后成为一个没手、没脚、没有左眼的人。当时国家已经给他特级残废的待遇,并且,专门配了一个护士照顾他的一生。凭他的功劳,凭他的残废程度,他完全可以什么事都不做的安享自己的后半生生活。然而,他却说自己已经是特级残废了,不需要再来个特级照顾,所以,毅然放弃了国家所给的一切优厚待遇,回到自己的山东沂源老家,从整日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会了生活自理,在一般人想来这种人能够自理已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了。但是,他随后又学会了农业生产劳动,由于看着乡亲太贫穷,毅然承担起了村支书的重任,并亲自带着社员填沟造地、挖井引水、拉电、栽种果树等,硬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了全乡的先进村。在他担任村支书的这25年来,朱彦夫同志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克服种种生理的困难,尽职尽责、辛勤耕耘,他这种自强不息、扎根基层、全心投入的奉献精神,生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恪尽职守,奉献才干,努力在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习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

  朱彦夫同志60岁的时候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了下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次朱彦夫同志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可是朱彦夫同志却没有这样做,为了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梦想、激励后人。这个患有心脏病、胃病、胆囊炎、肝炎等病症,可以说浑身都是病,身上还有七块弹片、一天学没上过,只在部队“速成班”学了一点儿文化,只有右眼,而且是视力还弱到0.1的人,楞是用舌头查字典、用嘴衔笔,臂上绑笔或抱笔,甚至腿臂配合的艰苦条件下,硬是写出了第一本33万多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之后又写了《男儿无愧》。

  朱彦夫在写作期间,为了查一个字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他前后翻烂了四本字典。开始时,一天下来最多只能写几十个字,这几十个字还经常被口水弄得模糊不清,还得重写,有的字要重描多次才能让人认清,但他顽强地坚持不懈地写,经常是一天要写18个小时,这样苦熬苦写了整整七年零两个月。

  朱彦夫写书本可以像奥斯托斯机的口述,但是,他说那样做,对不住自己死去的战友。他认为,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说自己宁肯将生命全部燃烧,化成灰烬。他还说:“我的生命是战友们给的,是他们把生让给了我,把死留给了自己,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的今天。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去追求,就对不住牺牲的战友,活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就是在这样的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信念下,完成了就连我们这样身体健全的人也很少能够做到的事。

  三、学习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朱彦夫同志的老家张家泉村地里几条大沟纵横,土地错落不堪,尤其是最大的赶牛沟,常年洪水冲刷,沟里乱石如阵,寸草难生;面对这个世代如此的现状,朱彦夫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填沟,但不是简单地填,是先用石头把沟蓬起来,水可以从下面流,上面垫土成田,与两边的农田相连,旱了能灌溉,涝了还能排洪。说干就干,朱彦夫是军人个性。几条大沟终于填平,村里一下多出几十亩地,当年粮食产量一下增加了四分之一。

  水有了、地有了、粮食有了,朱彦夫又开始想方设法让大伙儿收入多点,他号召成立了副业社,铁匠社、木工社、米皮社、馍馍社等;他还带着大家在山上种起了苹果树、花椒树,称这是给山“穿衣戴帽”,这在当时的山沟沟里,可都是新鲜事儿,在朱彦夫的带领下,村里面貌翻天覆地,张家泉村在县里第一个有了拖拉机;第一个通了电;人均收入实现了全镇第一,一个多年的落后村成了先进村,因为贫穷多年没娶进媳妇的小村庄一年就迎来了10个新娘。

  我们学习朱彦夫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树立崇高远大理想,自觉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培养自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朱彦夫同志作为一名参加过上百次战斗,做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他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极限人生读后感(二)

  前几天,我借到了一本《极限人生》,闲来无事,我今天拿起它,看了看。看了之后,我的感想很深……

  本书的作者是朱彦夫,以下是他的自述: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张家泉村,从小家贫如洗,一天学堂没进过。1947年参军,打了上百次仗,立了三次功,负了十多处伤:淮海战役伤了腿,朝鲜战役没了四肢和左眼。成了“肉轱辘”,仍然是战士!残后不愿寄生,立志以残躯再为国尽力,于是拼了命的锻炼自理能力,学会了装卸假肢,吃饭,穿衣和解便,还学会了认字,读书和写字。乡亲们信任俺,选俺干村支书,结果一干就是25年,小山庄起色不小。回顾残后几十年,总感一肚子话要说,总想写点什么,以述残疾人自强之志,谢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情,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朱彦夫在残疾后,依然坚强不屈,遇到困难从不后退,每一次都是坚强的应对,他一天学都没上过,却写出了这么长的小说,而且他是靠着两条断臂,一只视力模糊的眼睛。这是一种让我们多么敬畏的精神啊!每一次读这本书,我都用一种敬畏的心情来读,在后记,朱彦夫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死去战友的临终嘱托催促着我去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信念鼓舞我去写;共产党的使命召唤我去写!

  是啊!战友的嘱托,残疾人的精神,党的使命,这不正是现在人缺乏的吗?朱彦夫,一个特等残疾人,他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吗?


  极限人生读后感(三)

  《极限人生》是爸爸在暑假中推荐给我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这本书曾让我几次热泪盈眶,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人类忍耐的能力、求生的能力、求知的欲望竟然可以达到如此极限!小说主人公“石痴”的原型就是作者朱彦夫本人。他1933年出生于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山村,因家贫如洗,一天学都没有上过。1947年,“石痴”参军,先后参加过100多次战斗,身上负了10多处伤,立过3次功,先是在淮海战役中伤了腿,既而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成了“肉轱辘”、“冬瓜段”的朱彦夫仍然觉得自己是战士,不能让国家和人民就这样养着。他开始拼命地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在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学会了吃饭、学会了穿衣、学会了装卸假肢等,还学会了认字写字。在群众的推举下当上了村支书,一干就是25年,带领村民很好地改变了小山村的面貌。

  我的第一点感受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像朱彦夫一样,想着为社会奉献些什么,而不是索取些什么。主人公“石痴”是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致残的,是国家的功臣,完全可以理所应当地让国家养着。但他觉得如果那样,还不如死了的好。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像朱彦夫一样,自强不息,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石痴”作战勇敢,在战斗中失去了双手、双腿,从部队复员后一度生活不能自理,后来,通过刻苦训练学会了自理。写这本小说时,作者先用嘴咬着笔写字,口水顺着笔杆往下流,因为没有手擦,稿纸全被口水弄湿了,字都看不清了……经过无数字的反复练习,掌握了用两只断胳膊夹着笔合力写字的本领,并写出了这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中国的保尔”。

  “石痴”是人不是神,他的身上既有人性的优点,也有人性的弱点,他也曾在痛苦中徘徊过,也在失意中彷徨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挑战了人体的极限,挑战了人生的极限。

极限人生读后感Word下载 wwW.TeaChDB.CoM

上一篇:火烧赤壁读后感
下一篇:《狐狸列那的故事》读后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