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举遗
拼音:dào bù jǔ yí
简拼:dbjy
典故:《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结构:紧缩式
年代:古代
词性:褒义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道不掇遗、道不拾遗
押韵词:声名狼籍、赃秽狼藉、闻道犹迷、脏污狼藉、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心醉魂迷、衣冠云集、才竭智疲、红叶之题、分毫析厘、......
解释一: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一: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新唐书·阚祾传》
举例一: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 ★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
出处二:
举例二:至上元间,国人推女子为王,号悉莫,威令整肃,道不举遗。明·罗曰褧《咸宾录·南夷志一·爪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