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哀反无相 - 唐·孟云卿

呜呼哀哉


拼音:wū hū āi zāi

简拼:whaz

典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杂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寿终正寝、一命呜呼

反义词:健康长寿

同韵词:笨嘴拙腮、病病歪歪、耳目闭塞、脱骨换胎、诚至金开、鼻坍嘴歪、年老色衰、经久不衰、言简意该、生荣死衰、......

英文:alas

造句:
◎ 坝过后,就是沙滩,有时这比坝更危险,掌舵或撑篙的如果不小心一下碰在礁石上,或者驶入急湍中,那就呜呼哀哉,大家都要去游泳了。
◎ 她哪怕唱京剧说快板儿他都可以不管她,他和云芳可以装听不见,呜呼哀哉妈呀之类的无论如何是不行了,再也不行了。
◎ 例如,野樱树分泌的植物杀菌素中含有强烈的毒素--氰酸,如果把苍蝇放到盛着野樱树叶的瓶子里,不到一分钟就呜呼哀哉了。
◎ 它挣扎不到5分钟,便呜呼哀哉了。

语文教学: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者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韩愈《祭十二郎文》高中四册·课文·18

解释一: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举例一: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觉无颜。解腰间绣带,悬梁自缢,呜呼哀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

解释二: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诗经·大雅·召旻》《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