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失调
拼音:qín sè shī tiáo
简拼:qsst
典故:《汉书·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夫妻之间
结构:主谓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琴瑟不调
反义词:琴瑟相调
押韵词:神色不挠、阿保之劳、前跋后疐、水落归槽、亡羊补牢、鸠僭鹊巢、计出无聊、振缨中朝、浊酒菲肴、得輶如毛、......
解释一: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出处一: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汉书·董仲书传》
举例一:所可惜者,埙篪和鸣,却又~。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九回
出处二:
举例二:所可惜者,埙篪和鸣,却又琴瑟失调。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