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又香,大树靠的根来养 - 民谚

择优录取


拼音:zé yōu lù qǔ

简拼:zylq

典故: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考试或官场等

结构:偏正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择优录用

同韵词:楚梦云雨、重男轻女、尧风舜雨、黄冠草履、熊罴之旅、刖趾适履、闲不容缕、风言醋语、进退应矩、痴云騃雨、......

英文:to enroll or employ on the basis of competitive selection

德文:(Kandidaten)nachdenLeistungenaufnehmen

造句:
◎ 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规定期考一百分,奖新衣服一套;有些教师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造成眼睛近视,影响健康;有的教育部门把全县「尖子」教师集中到一两个学校,培养「尖子」学生,规定达到录取名额后,年给奖金两千元,促使教师集中精力,把心血灌注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上,提高「单产」,放弃「大面积」人材的培养,如此等等,人为地给择优录取,选拔人材的正确制度造成了一些很坏的副作用,应该引起严重注意,切实加以纠正。
◎ 他们在入学时,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 招生办法:招收初中毕业生的技校与全市中学联合招生,统一报名、考试,分别录取;招收高中毕业生的技校,在大学、中专录取结束后,凡未被大学、中专录取的考生,由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组织自愿报名、填报技工学校志愿,由北京市技工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择优录取。
◎ 探索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
◎ 经过严格挑选,择优录取了62名学生,其中4名孤儿,10名家庭特困生,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比原定招收50名学生的计划,多收了12名。
◎ 今年除了要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

解释一:择:选择。选择优秀的录用。

出处二: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