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有恶报
拼音:è yǒu è bào
简拼:eyeb
典故: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
结构:紧缩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反义词:善有善报
押韵词:十年九涝、声名大噪、狐鸣狗盗、山呼海啸、狼号鬼叫、穿窬之盗、不可名貌、大喊大叫、音容笑貌、同明相照、......
歇后语:火烧财主楼
英文: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
法文:qui sème le vent récolte la tempête
俄文:заплáтятзлом
造句:
◎ 这能对观众产生两种观赏兴趣:一是罪犯们鲜血淋漓的暴力场面能在感官上受到强烈刺激,观众借用银幕上的动作画面补偿自己不能亲临其境亲身体验的缺憾;二是罪犯们终于伏法,恶有恶报,罪有应得,在观众的心目中产生一种自身的安全感。
◎ ……她的忙碌使她的母亲多少有些宽慰,晚饭时就劝女儿,说:"我看出你不像有病,是遇上事了,你不愿跟我说,我也不问,你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有一件事我早想跟你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我一辈子就信奉一个善字,侍奉你哥哥我是为行善,行善是为你积德,让菩萨保佑你一生平安,行善不是不好,常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行善就会遇到人善人欺,欺你就忍着,能忍才能行善,咱孤儿寡母能忍就平安。"
◎ 对人的"内心黑暗"加以精细的追究,并且在冷静的观照之下又有相当的悲悯,从而使得小说的意义与传统小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天真浅陋的道德观点显得大异其趣。
◎ 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解释一: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做坏事的人将自食其果
出处一: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
举例一: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抓住了,大家都知道了,天网恢恢,~。”
解释二: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出处二: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举例二:常言道: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