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
拼音:yī jiè shū shēng
简拼:yjss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一介儒生
押韵词:扶危持倾、此呼彼应、云淡风轻、宠辱若惊、蹑蹻担簦、解甲释兵、政简刑清、炳若日星、整甲缮兵、斗而铸兵、......
造句:
◎ 要打仗了,部队的作家、记者们蜂拥而至,哪个不想及时生动地反映这场战争?别看他们文质彬彬一介书生,却个个想往前沿钻,希望看得越真切越好!特别是那些摄影师们,恨不得和步兵一起冲锋。
◎ 不是吗?他虽是李氏王朝的旁枝,但自己家道早已没落,与皇室没了瓜葛,却硬是认定自己是"龙马"龙种,而非凡马凡种,偏要攀龙附凤,自命不凡,并由此养成了恃才傲物,端着贵族子弟的架子为人处世,不懂世道人心,不知道自己其实不过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必须直面人生,一旦得罪权贵,一样会遭受无情打击。
◎ 徐存斋,不知为明翰林,还是清翰林,一介书生,不到三十岁,就进了翰林院当编修,朝廷派他到浙江来主持通考,可想而知,该是何等的年少气盛了。
◎ 斜在一介书生的肩头,装几册线订的黄卷,衣薄袖单、于思满面的书生,彩笔新题佳句后,便是金榜题名时。
语文教学: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藤王阁序》高中四册·课文·22
解释一: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一: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
举例一: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出处二: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举例二: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