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疤痕是最好的装饰 - 英国

面目可憎


拼音:miàn mù kě zēng

简拼:mmkz

典故: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獐头鼠目

反义词:眉清目秀

押韵词:井中视星、闻风而兴、无路请缨、后出转精、举重若轻、宠辱若惊、善甲厉兵、倾耳而听、一座皆惊、深渊薄冰、......

英文:a hateful appearance; repulsive looks

日文:憎(にく)らしい面

法文:avoirunvisagehideux,uneminerepoussable

造句:◎ 它们一个个污浊,褴褛,凹凸不平,面目可憎,与大西洋上光滑平坦、银光灿烂的冰块完全不同。◎ 怪孩子望着老年工蜂,越来越觉得她的面目可憎。◎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只是二年级的学生,论资历,他挤不进学生运动的领袖圈子,然而,这个被傅斯年戏曰"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其貌不扬的二年级生,确实是那时颇有名气的学生领袖之一。

解释一: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一: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唐·韩愈《送穷文》

举例一:士人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解释二: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出处二: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举例二:士人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