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
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
简拼:gxsy
典故: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不得要领、劳而无功
反义词:鞭辟入里、一语破的
同韵词:一家之长、擦拳磨掌、不能登大雅之堂、弹筋估两、应答如响、脸红筋涨、倏来忽往、明如指掌、断潢绝港、七捞八攘、......
英文:useless attempt as scratching an itch from outside one's boots
造句:
◎ 但这种"骂",绝不是"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的精骂、绝骂,而是其中有两搭档你骂自己,我骂自己,把国骂、街骂、泼妇之骂、青皮之骂统统抖搂出来的"骂";还有骂搭档相互倚墙之骂、隔山之骂。
◎ 相反地,如果不掌握职工的具体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空空洞洞,隔靴搔痒,不能解决职工的具体问题。
◎ 所谓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是指作家真切的感受、真诚的感情,对自己所描写的一切有所体验、有所爱憎,有明确的是非判断,不矫情虚饰,不违心臧否,不隔靴搔痒,而是"真声真言"。
◎ 孟京辉虽已意识到,在"人民戏剧"的观念中蕴藏着一种真正的先锋精神,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道出的只是达里奥·福--一个人民游吟诗人的模糊影像;"人民戏剧"与"游吟诗人"的意象虽无限美好,却有些语焉不详,因而有隔靴搔痒之感,一些精彩的抨击性言辞只成为飘浮在作品上面的激进口号,其社会批判意义也就显得单摆浮搁。
解释一: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出处一: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
举例一: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解释二: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出处二: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
举例二: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 ★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