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持不下
拼音:xiāng chí bù xià
简拼:xcbx
典故:《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疲)转漕。”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各不相让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势均力敌、难解难分
反义词:迎刃而解
押韵词:掎挈伺诈、无动为大、无大不大、见小闇大、云行雨洽、无为自化、打鸭子上架、即小见大、败俗伤化、青山一发、......
歇后语:狗争骨头
灯谜面:两狗争骨头
英文:deadlock
日文:相対峙(そうたいじ)してゆずらない
造句:
◎ 这个快速的过程可以做如下解析:新华社的稿件一发,中央领导关注,广大投资者关心,河南的压力加大,但主要领导不同意破产,这样,一直与信达相持不下的郑州一方就做出让步,三联乘机而入。
◎ 不同意见在会议上争来争去,相持不下,整整争论了一整天。
◎ 另外,古代文论两篇文章的作者,汪涌豪和党圣元,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从会上争论到会下,相持不下。
◎ 山东、湖南等省代表主张退位,张勋和倪嗣冲的代表则坚决反对,双方相持不下。
◎ 选举人互相相持不下,结果选出了选举人团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成员--奥斯曼·伊本·阿凡。
解释一: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出处一: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举例一:直隶议员籍忠寅,主张守旧,湖北议员刘成禺,主张维新,彼此相持不下。★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解释二:持:对抗。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