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 - 前汉书

有一利必有一弊


拼音: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

简拼:yylby

典故: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同韵词:轻身徇义、销毁骨立、使心憋气、探奇穷异、来处不易、肃杀之气、贪欲无艺、隆情厚谊、走伏无地、凌云意气、......

造句:
◎ 这种定型化固然可以起加强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正功能,但是,事情总是这样:"有一利必有一弊"。
◎ 前面我们说过"有一利必有一弊",社会制度一开始就有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功能。

解释一: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举例一: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

出处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六回:“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举例二:但是,真如先哲之谓“~”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