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疑不定
拼音:chí yí bù dìng
简拼:cybd
典故:《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迟疑不决
押韵词:战无不胜、眼不见为净、血气方盛、工愁善病、口呆目瞪、捱风缉缝、放枭囚凤、无人之境、光杆司令、金相玉映、......
英文:to hesitate in making a decision; to falter; to bogglehesitant; backward; shy; tentativehesitation; hesitancy
造句:
◎ 现在就有这么一些人,改革的方针政策给他了,改革的方式方法给他了,改革的榜样和经验给他了,只等着他动手干了,他却迟疑不定,还要等一等看一看,还要召集一些人再议一议,今天一个方案、明天一个方案,只见方案改,不见干起来。
◎ 然而这时,月台的门被撞开了,许多苦力迟疑不定的被几个神气十足的畜生指挥着搬运货物,汽车上一包一包丢下来,扛进了站门,又蜂拥的向我们的客车冲来。
◎ 他迟疑不定,一点也拿不准主意:究竟是请假不请假呢?他联想到职位上去,如果真的因为请假而被解了雇,那就不如带着病干吧;但是,自己的身子,已竟不能允许那样随便了!
解释一:犹言迟疑不决。
举例一:~的神色就很显然地浮上了杜竹斋的山羊脸儿。 ★茅盾《子夜》二
出处二:《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举例二:迟疑不定的神色就很显然地浮上了杜竹斋的山羊脸儿。茅盾《子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