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食不安
拼音:qǐn shí bù ān
简拼:qsba
典故:《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十分忧虑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心神不定、如坐针毡、心烦意乱
反义词:心安理得、泰然处之
押韵词:一力当先、一丸泥封函谷关、福地洞天、无万大千、逆理违天、得月较先、白恰青衫、恐后争先、有气无烟、堆集如山、......
英文:feel uneasy even when eating and sleeping
日文:寝食安(やす)らかならず
造句:
◎ 我翻着施昌东的遗稿--这本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一个探索美的人》,不觉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里所说的那些话:"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有亡友的遗文本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
语文教学: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四册·课文·8
解释一: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举例一: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
出处二: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战国策·齐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