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
拼音:lǐ yīng wài hé
简拼:lywh
典故: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通外国
反义词:孤军深入、孤立无援
同韵词:打草惊蛇、摇唇鼓舌、一差两讹、月坠花折、逍遥自得、感恩荷德、耳目喉舌、强自取折、伸手可得、顾盼自得、......
歇后语:隔着窗户纸亲嘴;隔山打隧道
邂逅语:隔着窗户纸亲嘴;隔山打隧道
灯谜面: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英文:collaborate from within with forces from without
日文:内外(ないがい)相呼応(あいこおう)する
德文:dieeinenoperierenvonauβen,dieanderenvoninnen,siespieleneinanderindieHǎnde
造句:
◎ 他们的"专家领导"和"教授治校"的幌子被撕毁了以后,又改名换姓地打出"以教学领导教学"的招牌,重整旗鼓,里应外合地向党进攻,质问党是在学校办教育还是办政治?不管他们如何挖空心思都是无用的。
◎ "一点也不冤屈你,你答应了胡子破坏机器,里应外合,亏你也是个工人,可没一点儿工人的血色!亏你父亲兄弟也是庄稼汉,偏出你这个兔崽子!……"
◎ 通过批判,广大民兵深刻认识到,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就必然要勾结苏修,引狼入室;而苏修为了把我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也必然要从我国内部寻找代理人,以便里应外合实现其罪恶目的。
◎ 《水浒》中"三打祝家庄"说到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如果按时间顺序发展,应当是解珍、解宝、孙立、孙新在第三次攻打祝家庄中,如何向吴用献计,带领人马假意投奔祝家庄,里应外合,配合宋江一举攻克祝家庄。
◎ 我游击队则和打入平阳县霞光镇的地下人员里应外合,攻占该镇国民党军驻地,收缴了长短枪三十二枝。
语文教学: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②进去,里应外合,一拥而入,将阿Q抓出来;直待擒出祠外面的机关枪左近,他才有些清醒了。鲁迅《阿Q正传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高中五册·课文·9
解释一: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举例一: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定获全胜。(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
出处二: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举例二: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定获全胜。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