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
拼音:bǎi nián dà jì
简拼:bndj
典故: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大策略
结构:偏正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长计远虑、千秋大业
反义词:权宜之计
同韵词:格于成例、敌力角气、合心合意、奋发蹈厉、一牛吼地、云屯森立、自食其力、徒费无益、揎拳裸臂、吉祥如意、......
歇后语:一个世纪才盘点
灯谜面:整世纪的战略
英文:question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a hundred years
日文:百年の大計
法文:grandprojetpourdurerlong
德文:langfristigesbedeutendesProjekt
俄文:дéлогрядущихстолéтий
造句:
◎ 决定最后说,发展林业是一项长远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造自然的百年大计。
◎ 世纪之交这部法律出台,确立了规范汉字作为中国通用文字的牢固地位,是百年大计。
◎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百年大计,这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民族素质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 党的十三大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
◎ 基本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施工管理必须把保证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物资和劳动的消耗,以求缩短建设周期,使建设项目尽早发挥效益。
◎ 工厂企业的选点定址是百年大计,选择合理的地区、地址建厂,必须建立在可靠的资源、能源、地质、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 丛深的独幕剧《百年大计》,描写一个在旧社会连媳妇也娶不起、打了半辈子光棍的普通建筑工人,解放后当家做了主人,出于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他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 张承先就此指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该有相应的法规。
解释一: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举例一:~,教育为本。
解释二: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出处二: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