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宋·陈亮

黄耳传书


拼音:huáng ěr chuán shū

简拼:hecs

典故:《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黄耳寄书

押韵词:夺眶而出、高门大屋、西台痛哭、朽木枯株、十斛量珠、三荆同株、擢筋剥肤、随侯之珠、擗踊号呼、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故事: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25天时间

解释一: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二: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晋书·陆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