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诛地灭
拼音:tiān zhū dì miè
简拼:tzdm
典故: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天理难容
反义词:天经地义
同韵词:攻过箴阙、竹钉木屑、非日非月、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三好二怯、黄金世界、探囊胠箧、文韬武略、目挑心悦、养虎自齧、......
歇后语:人不为己
灯谜面:人寿
英文:stand demmed by God
日文:天地(てんち)が許(ゆる)さない
法文:quelecielmechǎtie
故事:从前某地县令新上任为了向老百姓表明能够秉公办事、清正廉明,特地在县衙门柱上写一副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徇一情,男盗女娼。”时间久了他照样受贿与徇私枉法。有人问他为何,他说是不得一文不徇一情,没说二、三、四……
造句:
◎ 奴才待懿嫔和待皇上一样,若有一丝儿虚的、假的,就遭天诛地灭。"
◎ 有人说,"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有些话只是剥削阶级说的,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杀穷人不富";有些话只是被剥削阶级说的,如"蝎子尾,黄蜂针,最毒不过富人心","穷人头上两把刀:租税重,利钱高",等等。
◎ 比如,新闻媒介通过具体事例提倡爱国爱民、艰苦奋斗、舍己为人、尊老爱幼,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解释一: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举例一:“人不为己,~”,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解释二: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二: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