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林木
拼音:shēng zhèn lín mù
简拼:szlm
典故:《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响遏行云
反义词:鸦雀无声
押韵词:不达时务、万物殷富、祖宗法度、民殷国富、全神灌注、冲冠发怒、争风吃醋、中流砥柱、瑶林玉树、蜉蝣撼大树、......
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解释一: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一: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举例一: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
解释二:声: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