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不可终日
拼音: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简拼:jjbkz
典故: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明史·马士英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押韵词:江海之士、绩学之士、张皇铺饰、淋漓尽致、莫敢仰视、盛行于世、励精求治、贵人多忘事、解巾从仕、渊渟岳峙、......
日文:危険をきわめて,一刻(いっこく)猶予(ゆうよ)もできない
造句:
◎ 当他谈到日寇侵入华北,"大好河山已岌岌不可终日"的严重局势时,激动地说:"同学们,祖宗生下我们,是要v我们作主人,不是要我们当奴隶的!"言至此,张学良声泪俱下,听讲的学兵队员也都失声痛哭了。
解释一: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一天都过不下去。
举例一:而国力既殚,纷争未息,政治搁滞,百业凋零,仅就对内而言,已岌岌不可终日。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百四十四回
出处二: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今夫俄,宅苦寒之地,受蒙古钤辖,前皇残暴,民气凋丧,岌岌不可终日,自大彼得游历诸国,学习工艺,归而变政,后王受其方略,国势日盛,辟地数万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