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 - 德国

不毁之制


拼音:bù huǐ zhī zhì

简拼:bhzz

典故: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以昭考示后世也。《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制度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反义词:朝令夕改

同韵词:方外之士、敬贤礼士、学优则仕、滔滔者天下皆是、拿三撇四、眼中钉,肉中刺、语无诠次、遮天盖日、风流雅事、在在皆是、......

解释一:毁:毁坏;制:制度。不楞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出处二: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以昭考示后世也。《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