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骑一匹马,总有一个人在后面 - 莎士比亚

插科打诨


拼音:chā kē dǎ hùn

简拼:ckdh

典故: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泛指开玩笑逗乐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打诨插科

同韵词:持平之论、黄杨厄闰、非异人任、凿空之论、招降纳顺、格杀无论、一蹶不振、勤学好问、侔色揣称、答非所问、......

英文:gag

德文:Gagsmachen<nach(lustigen)Effektenhaschen>

造句:
◎ 宋杂剧段数中有用"大曲"、"法曲"、"诸宫调"、"词调"演唱的,属于歌舞与说唱范围;另有一些名目上直接点出"酸"、"哮"、"孤"、"养娘"、"虞侯"……等不同行业、社会地位的人物,意在调笑滑稽;有一些以"爨"为名的也有歌有舞,但夹杂一插科打诨的角色,可作为上述二者的结合体看;另有一种干脆标上舞曲,如《采色舞》、《渔父舞》等。
◎ 它运用"诸宫调"的音乐体制加以巨大的变革,使音乐唱腔直接为装扮人物角色服务,插科打诨与其它多种类型的说白也放到一定的位置,使戏曲艺术适于表现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故事情节亦比较曲折。
◎ 净、丑两行脚色的行为常常是可笑、可恨的,所以都以粉墨涂面化妆,而且须有插科打诨的滑稽功夫。

解释一: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举例一: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解释二: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出处二:明·高明《琵琶记·报告戏情》:“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举例二: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轻松的把责任卸在别人头上。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