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不安
拼音:jú cù bù ān
简拼:jcba
典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结构:联合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反义词:落落大方、无拘无束
同韵词:沥胆披肝、日薄虞渊、郁郁芊芊、事过景迁、逼上梁山、沸反连天、怙恶不悛、感人肺肝、风影敷衍、思绪云骞、......
英文: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造句:
◎ 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者有了动机,他便因内在的迫力,使他局促不安,非达到学习的满足不肯罢休。
◎ 她看到我慌里慌张局促不安的模样,转过脸去咯咯地低声笑了起来。
◎ 在梦中他感到被装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那样的局促不安。
◎ 一个人局促不安地进入办公室,看见一个四十多岁,体胖肚大的白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他戴着一副眼镜,正低着头盯着一张照片,完全没在意他的进入。
◎ 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选择适宜的服装和饰物实际上是一种修养和品位的表现,不适宜的着装会给别人留下缺乏文化教养的印象,甚至使自己局促不安,缺乏生理、心理的愉悦感和社会的归属感。
◎ 在他的表情神态里,那种局促不安的激动,那种初次接触异性所引起的惊异而温柔的眼神,甚至连腮上那两片一瞬即逝的红晕,都再也看不见了。
◎ 14在大众面前局促不安。
语文教学:有局促不安之相。《白鹅》小学七册·课文·13
解释一: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处一: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
举例一:只见文老爷会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
出处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