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上吊死人 - 民谚

万不得已


拼音:wàn bù dé yǐ

简拼:wbdy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得不如此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无可奈何、迫不得已

反义词:心甘情愿

同韵词:弃觚投笔、即物穷理、卑辞厚礼、公道合理、道傍苦李、一日万几、皆大欢喜、天文地理、萧墙祸起、聆音察理、......

英文:out of absolute necessity

日文:万(ばん)やむをえない

造句:
◎ (所谓万不得已的时候,也许有时遇着一个名词,用中文解释一下最容易明白,但也只可说一次,不宜多说。
◎ 可是,我们没有想到事情会成这局面,我们以为他是您手下人,自然不敢说个"不"字;至于女人,以为她是万不得已才和那个可怜的穷人一同过日子,一听您要娶她,她从心眼儿里就会乐意的。
◎ 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大多是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无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不愿到法院进行诉讼,而愿通过仲裁机关进行调解或仲裁。
◎ 出于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主要发生在亲属之间,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往往都有较密切的亲属关系,尤其是父母与子女间更有着特殊的关系,被害人一般只要求行为人改正错误,不再干涉自己的婚姻自由就满意,不到万不得已,并不希望司法机关干预,更不希望对行为人处以刑罚。
◎ 我的主张,是以先生称呼女子的办法,非到万不得已时顶好不用。
◎ 讲一点违心的"非真"的话,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原谅自己。
◎ 事实上,第五(平行)公设是讨论两直线相交与否的重要根据,但在《几何原本》中迟迟才使用它(一般人认为欧几里德是故意推迟它的使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的),好象两直线相交与否,主要在于直觉上由眼睛观察,而不在于从公理的推演。
◎ 也许我这么说并不全面,其实你最后也会丢掉你自己,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但那一定是万不得已,一定是最后。
◎ 中国的老百姓都是顺民,不到活不下去,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造反。
◎ 某用户的E-mail地址在全网上是唯一的,并通晓全网,所以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E-mail地址是不能变动的。
◎ 而且在万不得已时,还可以加"衬字"来协调音节。
◎ 一般说,老虎并非天生就吃人,只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 朱玲对我说过,不要与三陪混,万不得已也不要去,她们太脏不说,还麻烦。

语文教学: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老舍《北京的春节》小学十二册·课文·6

解释一: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出处一:娘子不须挂怀,三载夫妻,恩情不浅,此去也是万不得已,一年半载,便得相逢也。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

举例一:他不是~,决不会张口求人帮忙。

出处二: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娘子不须挂怀,三载夫妻,恩情不浅,此去也是万不得已,一年半载,便得相逢也。”

举例二:今门之事,出于~,并非有意为之。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