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慷慨
拼音:jī áng kāng kǎi
简拼:jakk
典故: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结构:联合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慷慨激昂
押韵词: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镂金错采、教一识百、兼收并采、天宽地窄、东摇西摆、知错就改、百川归海、文山会海、移山回海、......
造句:
◎ 我们在银幕上常常看到这种情况,"演员声泪俱下,观众却无动于衷,演员激昂慷慨,观众却冷若冰霜"。
◎ 一时传五柳记桃源,有辞世之意,一时却又激昂慷慨,慕荆轲之为人。
解释一: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举例一:况金元院本,演古劝今,情神刻肖,令人激昂慷慨,欢喜悲号,其有功于世不少。清·郑燮《城隍庙碑记》
出处二: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举例二:况金元院本,演古劝今,情神刻肖,令人~,欢喜悲号,其有功于世不少。 ★清·郑燮《城隍庙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