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惊打怪
拼音:shī jīng dǎ guài
简拼:sjdg
典故: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三折:“猛抬头观觑了失惊打怪,原来是匾金环故人犹在。”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大惊小怪
押韵词:持盈保泰、寝苫枕块、心潮澎湃、削尖脑袋、缱绻羡爱、一代不如一代、弸中彪外、安闲自在、盛筵难再、上门买卖、......
英文:oversurprised < fussy>
解释一: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形容大惊小怪。
举例一: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失惊打怪。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
解释二:①形容大惊小怪。②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出处二: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善谑诗词》:“……御史论其白衣吃菜,遂赋《鹊桥仙》词云:‘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举例二: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 ★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