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
拼音:jiān shōu bìng xù
简拼:jsbx
典故: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指把不同性质东西收存起来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兼容并包、兼而有之
反义词:不可兼得
同韵词:甄心动惧、喷珠噀玉、取譬引喻、说白道绿、凿凿可据、天冠地屦、积小致巨、殊方异域、麟角凤距、恣心所欲、......
灯谜面:储金会
英文:all-embracing
日文:何もかも受け蕑(い)れること
法文:toutincluredanslechampdesesétudes<yaccueillirdetout>
造句:
◎ 罗马鼎盛时期,帝国疆域广阔、隶属民族众多;为此,罗马人曾兼收并蓄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观念,企图以文化归一的"万神庙"来巩固其多民族的帝国。
◎ 这里所说的综合性,不是说它把各种社会因素,以及影响社会生活的有关自然界的因素兼收并蓄,把它们都看作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说它在考察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和社会问题时,总是对与其相关的诸种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
◎ 问题在于京剧如果上推一百余年那时候的父亲,母亲,还有干父母,分别来自汉调、秦腔、徽班等三家,只有迁移到北京这一当时的文化古都,得地利、人和之便,融合提炼,兼收并蓄,才发生质变另立姓"京"的一族。
◎ 整个儿给人端庄、流利兼收并蓄的印象。
◎ 不少境外人士,甚至一连十几年到大山深处的民族村寨"淘金",兼收并蓄,收集或高价购买民族民间文化制品,在东北,日本人为系统掌握赫哲族的渔猎生活状况,一年四季扛着摄像机摄录赫哲人的生活劳作场景,在赫哲族的鱼皮工艺制作技术已濒临绝迹之时,重金采买赫哲人的渔笼、鱼皮服装、口弦琴等生产生活用品。
◎ 马尔索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又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哑剧风格。
◎ 在西夏中、后期则对吐蕃佛教也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使藏传佛教在西夏迅速传播,形成了西夏佛教多来源、多层次的情况。
◎ 综观近年来的一些语言和外语教学理论著作,可以说,在外语教学中,尽管目前各种教学理论众说纷纭,但总趋势仍是兼收并蓄,正如在语法教学中,尽管目前语法理论流派林立,但实用语法和教学语法的主流仍是博采众长。
◎ 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是错误的,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更是错误的。
◎ 由于在阶级社会里,只有属于一定阶级的文学,没有单一的民族的文学,所以每个时代的新文学对于旧文学的继承总是根据所属阶级和时代的需要,接受一些,抛弃一些,而不是毫无选择地兼收并蓄。
◎ 因此,对待中外文学遗产,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而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判态度,区别精华和糟粕,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 而今,人们对于类似的讲法已经能够平静地兼收并蓄了: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均为动物形象演变而来。
◎ 因此,必须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分清其精华和糟粕,吸收其合理的部分,批判其中错误的东西,不能兼收并蓄。
◎ 但章太炎并没有走以上两条道路,他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应时代要求,把传统的和外来的思想兼收并蓄,改造制作,为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唐文权、罗福惠,1986)。
◎ 受"翻译运动"的影响和凯拉姆运动的内在驱动,该派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以逻辑学为工具,借助哲学方法研究教义学,从而创建了"凯拉姆学"。
◎ 因此,对待法律文化遗产应当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能肯定一切,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另-方面,不能否定一切,不加区别地全盘抛弃。
解释一: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一: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唐·韩愈《进学解》
举例一:对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不能~。
解释二:收:收罗;蓄:储藏,容纳。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出处二: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举例二:古来藏书家,亦不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