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失廉,退不失利晏子春秋 - 民谚

抱佛脚


拼音:bào fó jiǎo

简拼:bfj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慌忙应付

结构:动宾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反义词:防患未然

同韵词:累世通好、饮噉醉饱、兔头獐脑、金银财宝、钉是钉,铆是铆、遗黎故老、江翻海倒、忘年交好、一鳞一爪、锦衣绣袄、......

英文:claspBuddha

故事: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造句:
◎ 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正是这一情形的典型概括和真实写照。
◎ 只见崔玉珠老婆乔桂英忙抢前一步,颤悠着粉扑扑的脸蛋子,凑近丁万红,笑嘻嘻喊着他说:"二兄弟,我也不会磨……"白玉川见小凤对着众人白了一眼,回头哼龇说:"得!平时不烧香,这会来抱佛脚?"这两天,乔二浪本不想出工,叫男人n背地嘀咕一阵,这才来的。
◎ 这种画风所要求的写实功力,使得画家们临时抱佛脚地日夜练着基本功。

解释一: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出处一: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唐·孟郊《读经》

举例一:事到临头,你只好去抱佛脚了。

出处二: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