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汹汹
拼音:shēng shì xiōng xiōng
简拼:ssxx
典故: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
结构:主谓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其势汹汹、来势汹汹、气势汹汹
同韵词:箪瓢屡空、竹篮打水一场空、乡里不通、卖空买空、多言或中、一隙不通、年迈龙钟、大举进攻、俎樽折冲、退食自公、......
造句:
◎ 在大雪笼罩着的山谷,只要一刮风,山顶上的积雪就往山下滚,一路上,它能把许多雪片滚在一起,形成越来越大的雪团,声势汹汹地冲下山坡--雪崩发生了。
解释一: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举例一:文盲们不大懂得他的议论,但看见声势汹汹,知道一定是反对的意思,也只好作罢了。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出处二:次日,果有狐兵大至;或骑或步,或弓或弩,马嘶人沸,声势汹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