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一个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的景仰的对象 - 休谟

生死肉骨


拼音:shēng sǐ ròu gǔ

简拼:ssrg

典故:《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生死骨肉

押韵词:非我莫属、主忧臣辱、首足异处、肉飞眉舞、超然独处、敲山振虎、韬戈偃武、深于城府、分甘共苦、黑牛生白犊、......

英文:raise the dead and give life to the people once more

解释一: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出处一: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举例一:文致诋欺之法,久矣不行;~之恩,今焉创见。(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出处二:

举例二:文致诋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创见。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