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绝
拼音:mián mián bù jué
简拼:mmbj
典故:《逸周书·和寤》:“绵绵不绝,蔓蔓若何?”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接连不断、连绵不断
反义词:断断续续、一刀两断
同韵词:稍关打节、不拘细节、史鱼历节、白蚁争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困而不学、薰莸有别、情见势竭、陈善闭邪、狂峰浪蝶、......
造句:
◎ 曾令千百万读者心惊魄动,牵肠挂肚,茶饭无思……它既是中国大陆新时期通俗文学的滥觞之作,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内传奇文苑的最高成就,其影响力至今绵绵不绝。
解释一:指连续不断
举例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
解释二: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多,连续不断。
出处二: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举例二: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