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耳热
拼音:jiǔ hān ěr rè
简拼:jher
典故: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狂喝豪饮、酒后耳热
押韵词:时时刻刻、安身为乐、缠绵悱恻、险陂倾侧、柔胜刚克、骚翁墨客、万代之业、探丸借客、侃侃谔谔、囊橐萧瑟、......
英文:tipsy
日文:酒を十分(じゅうぶん)飲(の)んで快適(かいてき)なさま
造句:
◎ 客人酒酣耳热之际,忽听得厨房发出"嘭"的一声,大伙来到灶台前一看,只见那只家用燃气灶的玻璃面板已支离破碎,一锅炖煮的鸡汤洒满一地……玻璃面板的燃气灶以其新颖的造型、鲜艳的色彩以及清洗方便等优点,日益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销售量不断上升。
◎ 餐厅里,方波一干人已喝得酒酣耳热,莉莉又给自己斟满一杯──她已喝得脸都肿了,从发际一直红到了领口──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 所以每回喝酒,热闹之后,往往只剩下他一个人在作意犹未尽的独语,旁人则都渐渐地作出心不在焉、意兴阑珊之状,连逗他都显得没意思了,虽然如果在他酒酣耳热之际逗一逗他的话,他肯定会口无遮拦地说出深入的话来。
◎ 吕布是好色之徒,在初见面时即被打动,酒酣耳热之际,乘王允不在席间,有意挑逗貂蝉,除了眉来眼去之外,还用自己冠帽上翎子尖轻扫貂蝉的脸颊,把一个心急难忍的色鬼的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酒酣耳热,宾主们互相说着客气话,这才尽欢而散了。
解释一: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出处一: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举例一:~,攘袂持杯。(清·张潮《虞初新志·王翠翘传》)
解释二: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出处二: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举例二:~,攘袂持杯。 ★清·张潮《虞初新志·王翠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