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 宋·陈亮

苛政猛于虎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简拼:kzmyh

典故:《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苛政猛虎

押韵词: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耳闻眼睹、立锥之土、王道乐土、停辛贮苦、轻歌曼舞、黏皮带骨、沁人心腑、阴曹地府、超今越古、......

德文:TyranneiistgrausameralseinTiger.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经过泰山边时看到一位妇女在墓旁痛哭,相问之下,得知他的丈夫与儿子都被老虎吃了,这儿没有苛捐杂税才从外地逃到这儿,这个妇女表示情愿被老虎吃了也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孔子感慨地对学生说:“你们看,苛政猛于虎也。

造句:
◎ 过去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人们说苛政猛于虎(旧社会内暴政比虎还可怕),用虎去比拟暴政。

解释一: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一: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举例一:不觉暗暗点头,深服古人‘苛政猛于虎’真是不错。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解释二: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