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召唤着人们,但自己却从不进教堂 - 欧洲

狂吠狴犴


拼音:kuáng fèi bì àn

简拼:kfba

典故: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剑百步,喉喘颠汁。”

用法:作谓语;指狂犬乱叫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生僻

同韵词:皮伤肉绽、鸟兽散、数米而炊,称柴而爨、回肠寸断、敷衍门面、大贤虎变、抑恶扬善、飞针走线、井蛙之见、要好成歉、......

解释一:吠:狗叫;狴犴:传说中一种野兽名,这里指狂犬。狂犬乱叫。

出处一: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到百步,喉喘颠汗。唐·柳宗元《乞巧文》

出处二: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到百步,喉喘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