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
拼音:ān bù wàng wēi
简拼:abww
典故:《周易·系辞下》:“是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平安时不忘危难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反义词:高枕无忧、麻痹大意
同韵词:十夫桡椎、大发慈悲、识昧高卑、耳聋眼黑、长幼尊卑、天昏地黑、手不停挥、天命有归、鬼哭粟飞、比翼双飞、......
英文:to be mindful of possible danger in time of peace
日文:無事な時にも危険に用心すること
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
解释一:安:平安;危:危险,灾难。平安时候不忘记危险
出处一: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
举例一: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是先几之士;盗亦有道,当知前事之师。”
解释二: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二:
举例二: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