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蹙頞
拼音:yǎn ěr cù è
简拼:yece
典故: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唐·柳宗元《河间妇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同韵词:以防不测、面红耳热、连更晓夜、勃然变色、移日卜夜、昌亭之客、朝欢暮乐、打得火热、青蝇吊客、民有菜色、......
解释一:蹙:缩小,皱起;頞:鼻梁。遮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不愿意听到谈起。
出处二: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唐·柳宗元《河间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