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
拼音:mín bù wèi sǐ
简拼:mbws
典故:《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同韵词: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原来如此、卖爵鬻子、万红千紫、唐突西子、莘莘学子、理应如此、破家鬻子、有仇不报非君子、左对孺人,右顾稚子、......
造句:
◎ 儒家谴责法家"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道家认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法家管理者为了维持尊严和秩序,求助于铁面无私、寡恩惨淡的奖惩制度,求助于强化军事力量和国家机器。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解释一: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出处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七十四章
举例一:夫民不畏死,欲其不为陈胜、吴广、赤眉、铜马之纷纷发难,不可得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三章
出处二:
举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