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书还在世上流传,书的作者就永垂不朽 - 伯里

铿锵有力


拼音:kēng qiāng yǒu lì

简拼:kqyl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文章或说话等

结构:偏正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押韵词:刚柔相济、多能多艺、除奸革弊、三头六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仔仔细细、醉翁之意、亢心憍气、必由之地、箕裘相继、......

邂逅语:二十磅大锤砸铁板

造句:
◎ 老年合唱团中年已七十的老歌手裘有煌早年曾参加过聂耳、冼星海等前辈音乐家在上海组织的音乐活动,他唱的《咱们工人有力量》、《黄鹤楼》等歌曲铿锵有力,在工厂演出时,赢得一片掌声。
◎ 她使用小导板和四平调,唱得铿锵有力,优美抒情,和歌剧的《红梅赞》,竞相媲美,美妙绝伦。
◎ 华老这铿锵有力的7个大字,是他崇高信仰、敬业精神和治学之道的体现。
◎ 你能和老赵同行,机会难得呵!"书记铿锵有力的语言,直入我的心坎里。
◎ 叔同的十指却灵活得象群鸟啄食,把快速练习曲弹奏得如行云流水,铿锵有力。
◎ 李大钊铿锵有力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 那天他可能喝了些酒,说话的声音都比平常粗了许多,歌也唱得格外铿锵有力,一边唱还一边跺脚,显示出一种力量美。
◎ 接下来的情形是妻子责备我太粗心大意,我争辩说:我吃怎么一点也不辣呢?这时妻子铿锵有力地说:他三岁,你三十岁。

语文教学: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学七册·课文·25

解释一: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一: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

举例一:托卡力夫的声音铿锵有力,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筑路》

出处二: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举例二:托卡力夫的声音~,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 ★《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