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不做声
拼音:mò bù zuò shēng
简拼:mbzs
典故: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说话
结构:动宾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默不作声
反义词:滔滔不绝
同韵词:五内俱崩、未艾方兴、细雨斜风、高情逸兴、无路请缨、惟命是听、被甲执兵、冒昧陈辞,有辱清听、雁默先烹、胆破心惊、......
语文教学:默不做声、几乎下意识地交换着会意的目光,他们想到,现在已经到了为她找一个如意郎君的时候了。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高中五册·课文·10
解释一: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举例一:原来是我来了,把那个默不做声的客人给冷落了。林海音《孟珠的旅程》
出处二: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