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而语
拼音:tóng nián ér yǔ
简拼:tney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同日而语、同日而言、同年而校
押韵词:淫词艳曲、狂朋怪侣、循规遵矩、首唱义举、逾规越矩、祁溪之举、拖男挟女、待时而举、黄冠草履、操券而取、......
语文教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洁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高中二册·课文·17
解释一: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一: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汉·贾谊《过秦论》
举例一:然正以权限严明故,故行政部有莫大之威权,非他种政体可同年而语。梁启超《立宪政体与政治道德》
解释二:将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放在同一时间来比较、评论。形容相提并论。
出处二:
举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