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报复
拼音:dǎ jī bào fù
简拼:djbf
典故:《人民日报》1988.12.31:“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对人进行报复
结构:联合式
年代:现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同韵词:迷踪失路、顺耳悦目、瑶林琼树、弋不射宿、履常蹈故、机巧贵速、鼎力相助、伤心蒿目、层层深入、贪墨败度、......
灯谜面:应战书
英文:retaliate
日文:仕返(しかえ)しをする
法文:exercerdesreprésailles<userdereprésailles>
德文:sichrǎchen<Repressaliengegenjnergreifen>
俄文:напáдкииместь
造句:
◎ 如有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必须给予党纪处分。
◎ 为了防止对检举人、控告人的打击报复,检举人、控告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在侦查期间,应当为他保守秘密,以保证检举人、控告人的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
◎ 刘少奇反对起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批评脱离群众、蜕化变质、打击报复、个人专制、不负责任,以至骄傲自满、放松自律等,是很严格、甚至激烈的。
◎ 1964年开始的四清,张增会父亲是贫协副主席,母亲也是贫农协会的干部,她不怕得罪人,对四不清干部进行了斗争,揭发,这就种下了祸根,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四清时下台的干部又上台成了造反派,开始对四清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打击报复了。
◎ 第四十四条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经调查属实,应当视情节轻重,分别作出处理:(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解释一: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出处一: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举例一: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人民日报》1988.12.31
解释二: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出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