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残年
拼音:fēng zhú cán nián
简拼:fzcn
典故: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结构:偏正式
年代:近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风中之烛、风前残烛
反义词:风华正茂、年富力强
同韵词:信口胡言、虎踞龙盘、快意当前、溯流从源、天随人原、无庸讳言、星星之火,遂成燎原、抱成一团、面面俱全、不言之言、......
英文:in one's declining years
日文:風前(ふうぜん)の灯火(ともしび)のような余生
法文:déclindel<ǎge
俄文:назакáтедней
造句:
◎ 老头虽然看着动气,但他仿佛自以风烛残年,只有忍的一法。
◎ 他的确发现了许多新事物,他看到一些西服革履腰缠满贯的肥哥阔少,疲倦而烦躁地坐在高档饭店里,小口小口地吃着粗玉米粉制作的窝窝头,痛苦地怀着旧;看到一些优雅的显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靓姐丽妹,在花开半闭的妙龄年华,倚靠在萨克斯管绝望无助的乐声里,细细地从容地咀嚼着忧伤、品尝着痛苦,一派懒洋洋的倦怠的病态美;他还看到一些已是风烛残年、锈迹斑驳的老者,他们朝气蓬勃密如潮水地云集在酒吧附近的立交桥下,或簇拥在街心花园、旷场阔地中,疯狂地跳舞,自娱自乐,仿佛刚刚甩掉了一生的巨大错误和沉重包袱,从一场荒谬的巨大误读中如梦初醒,投入了早晨八、九点钟的鲜嫩的新生活,他们顺着记忆的河流,拼命追溯久逝的爱情,心中一片艳阳天……
◎ 曾经称雄一时,今北宋君臣闻之丧胆、不敢正视的大辽帝国,至此已是风雨飘摇、风烛残年,进入了最后的时刻。
◎ 她只是担心,一旦等到自己,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会不会当即倒毙,引出一场说不清的人命案来。
◎ 我对那些比王力更"大"、正处风烛残年中的"文革大员"也进行了详细采访,所花时间更多。
语文教学:凯普莱特:天啊!——啊,妻子!瞧我们的女儿流着这么多的血!这把刀弄错了地位了!瞧,它的空鞘子还在蒙太古家小子的背上,它却插进了我的女儿的胸前!凯普莱特夫人:嗳哟!这些死的惨象就像惊心动魄的钟声,警告我这风烛残年,快要不久于人世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高中四册·课文·11
解释一: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举例一: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老舍《四世同堂》六)
解释二: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二: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举例二: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 ★老舍《四世同堂》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