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投足
拼音:jǔ shǒu tóu zú
简拼:jstz
典故: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轻而易举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反义词:难于登天、九牛二虎之力
押韵词:晏安鸩毒、负固不服、判若两途、没嘴葫芦、拔毛连茹、胯下蒲伏、黄冠草服、措置裕如、应付自如、杳然黄鹄、......
英文:raiseone 日文:一挙手一投足(いっきょしゅいっとうそく) 造句: 解释一: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一: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举例一:给老幼妇孺让座是举手投足的事情。 出处二: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 我认为一个人的内在的性格气质品性才能和造化都并不是在他意识到有人注意他时才可以看得出来的,而是在漫不经心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 歌舞演员也是从云南瑞丽等地招来的傣族、景颇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他们举手投足无不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浓郁、清新的边寨之风,仿佛傣家村寨搬到了京城。
◎ 我们在军艺这台戏的参与者身上看到了这种热爱,他们绵密用力的热爱可以在举手投足间看出,我们甚至有可能揣测导演要怎样限制他们,才使得他们的青春和热烈不至于"冒戏"顶溢出来。
◎ 动作要大众化,举手投足要符合一般生活习惯,要做得干净利索,优美诱人,充分显示稳重老练和温雅谦和的姿态,使人产生恭敬之感。
◎ 如苗家男女一般从七八岁就开始习舞,学习固定的动作套路、歌词、曲谱等,举手投足都要规范。
◎ 南岸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往返行人,无论妇孺童叟,个个肌肤红润,面有喜色,虽来去匆匆,其步履仍生气勃勃;举手投足,自信而又自尊。
◎ 女人们活在现代都市四分之一文明主义四分之一传统主义四分之一国际主义四分之一自然主义的塔中,举手投足,有着那么二分之一现实感二分之一舞台感的状态。
◎ 举手投足之间和那些胡同里的小户人家的子弟已经没有多少区别,面对大千世界,他们各奔东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了。
◎ 他们有什么苦辣酸甜?打算怎样举手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