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儿鬻女
拼音:mài ér yù nǚ
简拼:meyn
典故: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所迫而卖掉自己的儿女
结构:联合式
年代:近代
词性:贬义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背井离乡、哀鸿遍野、家破人亡
反义词:丰衣足食、四海升平、饱食暖衣
押韵词:嘿然不语、垂头铩羽、默默不语、疾风横雨、没石饮羽、莺啼燕语、以剑补履、甜言蜜语、龙雕凤咀、循规蹈矩、......
英文:sell his son and daughter
造句:
◎ 元朝蒙古统治者不重视农田水利,兼以年年破坏,从中叶以后,各地经常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造成大批饥民,迫使种官田的农民卖儿鬻女,以偿租赋,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解释一: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
出处一: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
举例一:洛阳饥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解释二:鬻:卖。指生活无依,被迫卖掉自己的女儿。
出处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举例二:洛阳饥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