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不前
拼音:pái huái bù qián
简拼:phbq
典故: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成仿吾《长征回忆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停滞不前
结构:联合式
年代:现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停滞不前
同韵词:立扫千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易地皆然、千里结言、交洽无嫌、责备求全、十室容贤、一索成男、以防未然、左右为难、......
英文:to hesitate to press forward
造句:
◎ 小麦联产到劳打破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一批高产队、户和地块。
◎ 文化大革命前期,沙石峪也曾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产量一度徘徊不前。
◎ 如果不突破事物的度,不发生质变,那么,量变就要受到束缚而徘徊不前,甚至倒退。
◎ 三中全会以前,虽然也开展了多种经营生产,但有怕、等、难的情绪:怕发展多种经营多投资、多投工影响社员当年分配;想等粮食过关后,钱多了、集体经济硬实了,机械化上去了、劳力解放出来,农副业没有矛盾了再干多种经营;认为钱不凑手干不了,不懂技术干不了,没有设备干不了,习惯于打快拳,把拉脚、修道、砍大杆等当作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没有把重点放在利用本地资源搞长远性的建设项目,致使多种经营反反复复,徘徊不前。
◎ 然而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人口在逐年增长,粮食产量徘徊不前。
解释一: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举例一:她的成绩一直徘徊不前。
出处二: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成仿吾《长征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