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 西塞罗

干啼湿哭


拼音:gān tí shī kū

简拼:gtsk

典故: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北齐书·尉景传》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哭泣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一般

近义词:哭哭啼啼

押韵词:胆大心粗、汗牛充屋、鱼信雁书、傅粉施朱、燕驾越毂、噀玉喷珠、慎终如初、岂其然乎、鱼笺雁书、百密一疏、......

解释一: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举例一:情随事转,事因世变,干啼湿哭,总为肤受,即其父母兄弟亦败梗飞絮,适相遭于江湖之上。清·黄宗羲《南雷文案·黄孚先诗序》

解释二: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出的各种表情。

举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