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 海塞

口头禅


拼音:kǒu tóu chán

简拼:ktc

典故: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押韵词:此恨绵绵、衣钵之传、俭可养廉、进道若踡、一索得男、简断编残、左右逢原、锦瑟华年、浮寄孤悬、体规画圆、......

邂逅语:嘴巴上挂弓

英文:cant

德文:Lieblingsphrase

造句:
◎ 俗话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当学会尊重别人,班长,您对我们这些新兵尊重吗?您常常一开口就说我们是"新兵蛋子",训练的时候,"笨蛋"之类的话,简直成了您的口头禅。
◎ 眼下,平乡农民有一句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初一初六赶大集,录像厅里学科技。
◎ 农业的主角农民多半都懂得这么一句口头禅:"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 从个人具体表现来看,每个人的言语都是不同的,它表现为:带有个人特定的口音,如方音的有无,节奏的快慢,音色的差别等;特定的选词爱好,如通俗与古奥,粗鄙与文雅,方言词的有无等;特殊句式的选用,如长句、短句、省略、倒装、单句、复句,以及夹杂着口头禅一类非语言成分等。
◎ 包括十分有意识地搞情节淡化、不注重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往往也离不开一些小的关节,比如写一个没名没姓的人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口头禅,这固然与那种传奇色彩浓重的情节有巨大的区别,但在表现某种人生轨迹方面,这种细小的、静态的(其实便是截取了动态过程的一段或一点)、平淡无奇的东西,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甚至也不妨称之为细小的、静态的、平淡的情节。
◎ 今天,他们的口头禅是:"我爸爸能够买下你爸爸。"
◎ 多年后,他回忆道:"王利发在《茶馆》第三幕中的很多台词其实就是老舍的口头禅。"
◎ 他还不知道世界上有所谓"拖功"、"水功",更不晓得模仿我们某些当家者的口头禅。"
◎ 大汉感觉老张在表功中已经说了好几个"我崽扯白"了,"我崽扯白"一直是老张的口头禅,伴随着老张有好几十年了。
◎ 说说嘛!"这是何为的口头禅,听起来似乎是急于想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仅仅是何为说话的一种习惯语式,其潜台词是:说了也等于没说但不说白不说反正是说说罢了。
◎ 这就是吴天祥著名的"端谁的碗,服谁的管"的口头禅。
◎ 这是毛泽东的口头禅,"红学"之所以能兴盛,恐怕与毛泽东的提倡不无关系。
◎ 总产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利用外资总额、市政建设投入……大量的规范的或不规范的、稔熟的或生疏的经济学词汇、城市科学和建筑美学以及其他什么学科的术语,频率极高地、极其普遍地从那些最普通的老百姓的嘴巴里冒出来,变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 我的口头禅是"否定之否定"。
◎ 我国国内自从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后,人们对时间的概念起了质的变化,时间就是金钱,不仅成为商界人士的口头禅,亦已融入寻常百姓的头脑中。
◎ 即退一步言,政府之负责亦应独重,是今日之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以棉麦借款用诸农村复兴,以及政府要人之以复兴农村为口头禅,自善意言之,不过为补愆救失之政。

语文教学: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丰子恺《竹影》初中二册·课文·18

解释一: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出处一: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宋·王楙《临终诗》

举例一:‘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出处二:宋·王懋《野客丛书》附录:“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