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迹韬光
拼音:huì jì tāo guāng
简拼:hjtg
典故:元·王仲元《江儿水·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生僻
近义词:韬光晦迹
反义词:锋芒毕露
同韵词:目瞪口张、立国安邦、逸尘断鞅、一瓣香、有勇知方、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知微知章、破天荒、割肉补疮、有如大江、......
解释一:隐藏才华,不使外露
举例一: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为隐居,结茅成舍自耕锄。”
解释二: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二: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隋书·薛道衡传》
举例二:晦迹韬光为隐居,结茅成舍自耕锄。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