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
拼音:fěn shēn suì gǔ
简拼:fssg
典故: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肝脑涂地、身首异处、杀身成仁
反义词:完好无损
押韵词:阋墙御侮、足蹈手舞、骊黄牝牡、重圭叠组、鱼游沸釜、鸡鹜翔舞、成都卖卜、不差累黍、三三五五、令人捧腹、......
歇后语:螳螂挡车;鸡蛋碰石头;浪头撞在礁石上
邂逅语:螳螂挡车;浪头撞在礁石上
灯谜面:鸡蛋碰石头
英文:be ground to dust
日文:艖命(しんめい)を惜(お)しまない,生命(せいめい)を犠牲(ぎせい)にすること
法文:êtrebriséenmorceaux<mourirdemortviolente>
俄文:разбитьсявдрéбезги
造句:
◎ 浪涛中时隐时现的礁石,象鬼斧,象狼牙,嶙峋林立,狰狞怪异;一股不知天高地厚的浪涛,喜孜孜地推涌着,漫过来,漫过去,一下子撞在礁石上,甚至来不及叫喊一声,就粉身碎骨了。
◎ 红枣儿把挂了彩的画匠背在身上,越想越后怕,心疼埋怨道:"你应名儿是个庄稼人,却长着一身文墨书生的筋骨,哪里是狗宝的对手,这不是拿着鸡蛋碰碌碡吗?""知恩必报真君子,见死不救是小人!"画匠满口戏词和高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为了解放全人类,粉身碎骨也心甘。"
◎ 谁若是把个人对革命事业的点滴贡献,摆在和党和人民作交换的天秤上,谁就将坠入无底的深渊,粉身碎骨!当他无可奈何地放下电话,他儿子长期来胡作非为,进行投机倒把,大做"黑白生意"的大卷材料,由保卫部门送到了他所在单位党的委员会上。
◎ 看!在这样的民兵面前,世界上任何凶恶残暴的敌人都会碰得粉身碎骨!
◎ 这口气,我憋了有二十年啦!现在给了我们吐气扬眉的条件,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这个喷油嘴搞成的!"
◎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 但有趣的是,当初不惜粉身碎骨致力于日中邦交正常化和日中友好的人士并没有作自我宣传,他们一直保持沉默。
◎ 他明白是龙卷风来了,可是已经悬在半空,不能够收伞,否则就粉身碎骨了。
◎ "大多数流星体完全在空气中消散了,连尸体都找不着!唉,想不到这位流浪在宇宙空间的客人一旦踏入地球的大门,就马上粉身碎骨。
◎ 你在乡下待了几年,总算囫囵着回来了,不要再闹个粉身碎骨。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语文教学: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狼牙山五壮士》小学九册·课文·22
解释一: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处一: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唐·蒋防《霍小玉传》
举例一: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杨朔《东风第一枝》)
出处二: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举例二: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杨朔《东风第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