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简拼:msdk
典故:《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结构:主谓式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
常用性:常用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
同韵词:出丑放乖、尖嘴猴腮、未老先衰、于呼哀哉、禁舍开塞、破罐子破摔、避难逃灾、东扯西拽、世道日衰、物盛则衰、......
歇后语:麻黄汤发汗
邂逅语:麻黄汤发汗
灯谜面:恍然大悟
英文:suddenly see the light
日文:急(きゅう)に悟(さと)るようになる,急に会得(えとく)する
造句:
◎ 旁边的侦察员腾地一下立起来,他茅塞顿开。
◎ 他在1935年10月26日榆林战役中被红军俘虏,在俘虏营中,他参加了"东北军军官政治学习班",学习了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等文件,特别是聆听了周恩来副主席在学习班上的讲话,茅塞顿开,迅速觉醒。
◎ (韩非子《奸劫弑臣》)若以"好"为主题,集中国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之正史,野史,杂史,秘史,编成一剧,那么,这剧中之悲,之喜,之闹,之荒诞,之残酷,则会令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不仅滴血溅泪,触目惊心,还会叫你茅塞顿开,大彻大悟。
解释一: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举例一: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解释二: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二: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